是不是每賣完一單家具就要吵一架?
一個很恐怖的數據,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354,588件,商品類投訴有158,643件。
其中,家具以6265位列商品類投訴第七。我們注意到,家具投訴中合同糾紛竟然達到1523件,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定制家具成重災區 過半投訴來自合同糾紛
定制企業更是重災區,因下單即交全款、難以退換以及安裝時間成本加大等問題,頻頻引發消費糾紛。
定制家具投訴舉報中,合同糾紛占定制家具投訴舉報總量57.61%。
主要反映因商家撤柜、停業等原因無法供貨和制作周期過長未按合同約定時間交付、完工以及成品與設計或定制要求不相符,顏色、尺寸、樣式與樣品或設計圖差異大等問題,還有其他涉及訂金(定金)不退的問題。
因此,企業和消費者想要維護自身的權益,選購家具時簽訂合同是必要舉措。
家具企業如何避免合同糾紛?
正因為,很多糾紛都是因為合同條款設置存在缺陷所造成的。編制一套高質量的合同范本才是提升企業合同管理水平,切實防范企業法律風險有效和快捷的手段。
其次,企業要提高的法律意識,主動加強內部普法管理,開展合同實務培訓等工作。真正提升企業整體軟實力、給社會豎立學法懂法的正面形象。
當然,市場變化莫測,考慮的在周到,可能還是會遇到合同糾紛。如果公司遇到合同糾紛,千萬切忌病急亂投醫,首先應分析產生的糾紛的原因,是自己違約還是對方違約,違約責任是如何約定的。
然后,根據案件情況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按照協議約定的爭議解決方式進行訴訟或仲裁,沒有約定事后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的,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經銷商與消費者如何避免合同糾紛?
消費者與家具廠家達成購買時,需要簽訂一份合同。這是自身利益的法律利器,也是監督家具廠家履行合同義務。
簽訂家具合同前,消費者要認真分析合同的各項條款內容。包括合同內容明文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付款方式、安裝流程、廠家承諾的保修服務,售后服務等。由廠家上門免費安裝還是根據路程及消費者居住樓層收一定費用。
具體的交貨時間也要明確好,以免后期耽誤裝修期。安裝時一定要細心驗收,需仔細查驗。
如若發糾紛,要聯系商家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應留存好憑證和相關證據,及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在遇到商家人去樓空時,及時向公安部門反映,以便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