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8652發布時間:2017-08-15 11:27
中(國)巴(拿馬)建交后,國內首個僑務經貿訪問團到訪巴拿馬,正是來自僑鄉江門的訪問。日前,江門市委常委易中強率訪問團抵達巴拿馬,并簽下多份經貿合作意向書。江門的紅木古典家具、摩托車、LED照明產品等“江門制造”亦有望進軍巴拿馬市場。
為中巴建交后首個僑務經貿團
今年6月13日,中國與巴拿馬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駐巴拿馬商代處已于7月13日正式變更為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并開始履行職能。
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代辦王衛華對江門僑務經貿團的到訪致歡迎辭。他表示,中巴建交后,巴拿馬也迎來了首個國內的僑務和經貿訪問團的到來,“我代表履行大使館職權的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官員熱烈歡迎訪問團的光臨,你們不僅帶來了僑鄉對巴拿馬僑胞的關心,還帶來了促進中巴人民關系的經貿信息。”
祖籍江門的旅巴六大僑團(古岡州會館、鶴山公所、科隆四邑同鄉會、赤溪同鄉會、巴拿馬五邑同鄉會、巴拿馬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為訪問團舉行了工作晚宴。晚宴邀請了巴拿馬國會議員,旅游局等巴方政府官員以及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官員、巴拿馬中華總會、華人工商總會、促統會、華商總會等僑團代表,以及旅巴江門五邑鄉親等四百多人歡聚一堂,聯誼交流并共同見證簽署經貿合作意向書。
其中,江門市工商業聯合會和巴拿馬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簽署了友好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搭建兩地商會及會員友好交流平臺,中巴對接促進發展,積極推動雙方會員參與“一帶一路”建沒,為雙方會員企業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便利。
“江門制造”將走進巴拿馬
此外,江門的紅木古典家具、摩托車、LE D照明產品等“江門制造”亦有望進軍巴拿馬市場。廣東彩艷股份有限公司和巴拿馬盛華建筑有限公司有意投資建設“新會古典家具城-巴拿馬古典家具文化產業園”,打造一個集古典家具研發、生產、銷售、展示、商務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交易平臺。
江門王野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則與巴拿馬尤尼森國際南美有限公司意向合作協議書。王野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授權巴拿馬尤尼森國際南美有限公司為巴拿馬國家獨家經銷商,合同簽約第一年最少購買摩托車和電動車類產品大于5000輛。
位于蓬江杜阮的廣東電力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則與巴拿馬升泰國際科技集團達成節能項目協議,雙方將在LED照明燈具配件產品上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此外,廣東中加柏仁學校則與中國-巴拿馬文化教育基金會簽署了教育交流協議書,聯手促進兩囯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江門團在巴拿馬期間,還先后與中國駐巴拿馬大使館進行了深入交流,拜訪了巴拿馬國家議會、科隆省省長、科隆自貿區以及多個五邑僑團,就如何讓“江門企業”、“江門制造”走進巴拿馬,輻射中南美洲,以及海外僑社如何抱團發展等展開交流。
中國巴拿馬建交,僑胞在當中也發揮作用,在巴拿馬就有一位來自臺山的鄉親做出了貢獻。他便是來自臺山赤溪的陳國基。
巴拿馬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會長溫國偉向南都記者介紹,作為巴拿馬現任總統顧問,陳國基親歷了中巴建交全過程,并全程陪同巴拿馬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在北京與王毅外交部長簽署兩國備忘錄。
據介紹,陳國基16歲便移民巴拿馬生活,初時在鄉親鋪頭打工,后來創業發展,現時其產業覆蓋酒業、能源、地產等領域。出于“華人要在主流社會取得地位、權益、認同,必須參加政治”,陳國基后來加入到當時某政黨并開始政治生涯。2014年,現時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贏得總統選舉,陳國基成為總統顧問團的一員。
今年7月新華社刊發的一篇《中國駐多國使領館和華僑華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報道中提到,巴拿馬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日前在首都巴拿馬城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聯歡晚會,中國駐巴拿馬貿易發展辦事處代表王衛華、巴拿馬總統顧問陳國基、拉美議會議長卡斯蒂略等出席活動。
根據溫國偉的講述,陳國基早年經商生涯就與做酒業的巴雷拉家族結識,“陳兄為人忠厚直爽,兩家結為商業合作伙伴關系密切”。陳國基后來參與政治活動,亦受到巴雷拉家族影響。在胡安·卡洛斯·巴雷拉拉成為副總統后,陳國基被委派任巴拿馬駐中國上海商業代辦處總代表。2014年,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競選巴拿馬總統,陳國基也多有助力。
巴拿馬國會2014年11月中旬通過法例,成立“國家中華民族委員會”,以此肯定和重視當地華人對巴拿馬社會160多年貢獻。次年6月,委員會正式成立,除了巴拿馬社會發展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文化署署長外,另有華人代表6人,其中陳國基、溫國偉等4位五邑鄉親在列。據悉,該委員會隸屬于社會發展部巴拿馬社會發展部,“是作為向社會發展部建言推展、肯定、及平等接納中華民族之咨詢機構。”
溫國偉介紹,在一次為華僑華人爭取合法辦理居留權的談判上,陳國基帶領中華民族委會會委會據理力爭,顯示了果斷大將風度以及護僑心切,最終168號行政領簽署,令到近萬名華僑得以在巴拿合法居留。
對于陳國基的事跡,有鄉親甚至賦詩一首,“少小離家別故地,功業成就巴國揚。創業難,政從商。斬妖壓邪劍鋒芒,百年僑社獨一人?!?/span>
約8萬五邑僑胞在巴拿馬
資料顯示,巴拿馬人口近400萬,其中華僑華人占比超過5%,約20萬人。在巴拿馬僑界的江門籍鄉親人數相對較多,位列當地華僑華人總數的第二位,約8萬人,僅次于祖籍廣州花都的僑胞。尤其是巴拿馬第二大城市科隆,五邑僑胞占僑商人口90%以上。
根據《五邑華人華僑史》一書記載,華人移居巴拿馬始于19世紀50年代,首先是美國業主從加利福尼亞州招募來巴拿馬的華工約1000人。為了修建連接巴拿馬市和科隆市的橫貫地狹鐵路,汕頭出發,經61日的航程,于1854年3月30日抵達巴拿馬。后來又從廣東和福建省招募華工,經香港或澳門來到巴拿馬,這批華工有兩萬人,招募的工人主要在巴拿馬修建跌路。五邑籍華工為修建巴拿馬鐵路付出了血汗和生命。
著名的巴拿馬運河的開鑿,也有著五邑華人的貢獻。清廷《外務部檔》使臣張蔭恒的奏折稱“(1888年)廣東客民赴役(指開鑿運河)者兩千人,不逾年而瘴歿幾盡。”1881-1890年,法國入主操持巴拿馬運河開鑿期間,五邑籍華工先后3批共四五千人參加到運河工程中。1904年美國奪取巴拿馬運河開鑿權后,又包括五邑地區華工在內的數千華人參與開河建設。
“先僑們的生活,是充滿了苦難的。話雖如此,他們卻也是堅苦卓絕,為我們創下了今天的日子?!?015年巴拿馬國家中華民族委員會成立,一位僑胞有感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