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億歐作者:億歐瀏覽次數:1938發布時間:2018-10-04 16:53
去年的環保高壓之下,板材企業可謂是哀鴻遍野。成本增加,經銷商利潤不保,終端利潤受損,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企業經營難以為繼;今年又逢環保新政繼續加碼,不得不倒逼板材企業走上轉型之路。
板材行業遇困境,市場倒逼企業轉型
正在經歷板材企業轉型陣痛的一位行業人士對億歐家居坦言,“從半成品的板材加工到成品家具出廠,板材企業需要推翻以往的思維模式才能夠繼續往前走,如果再繼續攻克定制家居,這個過程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而即使擺在眼前的代價如此之大,也沒有阻礙板材企業試圖進軍到定制領域的步伐。因為背后的隱藏的板材市場壓力,也遠比到定制市場背水一戰來的更讓人不能喘息。
2018年5月1日,新修訂出臺的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GB18580-2017)正式實施。新國標提升了甲醛釋放量的要求,直擊板材行業痛點。對一般的板材企業或者說家具企業來說,除了“國標”之外,還有國際標準和企業自己的標準作為規范,一般國際標準會有更高的要求,部分企業的標準也會高于國內標準,所以很多企業僅僅停留在滿足“國標”規范的范圍內,如果“國標”提高,很多企業苦不堪言。
去年的環保高壓之下,板材企業可謂是哀鴻遍野。成本增加,經銷商利潤不保,終端利潤受損,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企業經營難以為繼;今年又逢環保新政繼續加碼,不得不倒逼板材企業走上轉型之路。
另外,從板材市場本身而言,渠道布局已經到達了瓶頸,品牌之間競爭日益白熱化,日益降低的利潤空間讓板材企業看不到前路的希望。
據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信息中心統計,僅2017年人造板行業產量達到3.1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其中,膠合板1.8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7%;纖維板0.67億立方米,同比持平;刨花板0.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
在低端產能過剩,消費升級趨勢的進一步驅動下,又恰逢全屋定制高客單價、高利率的誘惑,讓板材企業最終毅然踏出了轉型這一步。
定制市場誘惑大,板材企業面臨的挑戰卻不小
但另一方面,“定制家居的生產周期相對于成品家具較長,成本會因此增加,在前端則表現為定價偏高,如果能夠同時解決掉成本和生產周期這兩個問題,既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布蘭莎副總裁嚴喆如是說。
對于板材企業而言,轉型的前提決定要素,是智能制造生產設備和定制語言——信息化,這兩者缺一不可。反之,兩者的實現則需要充足的資金,如果板材企業沒有雄厚的資本支撐,也就相當于輸在了轉型的起跑線上。
除了在生產設備和信息化建設等硬性指標的匹配,在目前發展到“營銷決定生產”階段的定制市場,想要獲得更多銷售量的增長,在前端經銷商的布局上也需要加足馬力。
顯然,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板材企業的渠道優勢是to B,也就是大宗客戶交易,進入偏重C端的定制領域,板材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營銷法則。
如此來看,板材企業選擇走定制家居的路徑,在前期需要規劃和準備的細節相當多,企業定位要準確,投資的節奏也要把控好,提前做好戰略性的虧損預算也必不可少。
另外,建立全國細分市場對新晉品牌的認知,也成為跨界品牌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難點。其中涉及到解決定制品牌的輻射半徑,輻射半徑既包括某一個固定區域客戶群對品牌的認知,也包括需要解決生產半徑、銷售半徑、物流半徑的問題。
由于現階段“營銷在前,生產在后”的屬性,決定了所有的產品在前端把控的重要性,后端實現大規模生產也會是一個難點。控制產品的非標率、統一生產工藝,這些需要依靠技術去解決。
行業值得敬畏,疏通商業邏輯是核心
對于跨界進軍定制家居的企業,外界對此的看法褒貶不一。有人說,跨界企業有充足的供應鏈優勢,打通產業上下游的實力不容小覷;也有人認為,除了資本相對雄厚的企業,跨界企業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并無優勢可言。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個行業是值得人敬畏的,很多企業在定制領域深耕很多年之后,營收一直在1、2億元之間徘徊,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基因,不管是在渠道、人才、管理還是設備、技術上的基因,都會帶領企業走向不同的方向。
整個國內經濟的長期趨勢是:工業化基本完成,資本積累的速度大大放緩,投資不再是經濟最強有力的驅動,擺在老牌資本企業眼前的難題是如何找到新的發展動力。
所以在此基礎上,發揮好企業優勢,建立某種單品的主打特色,進入消費群體打響品牌成為跨界企業首選方式。而不是停留在商業遐想階段,只有打通商業邏輯的各個細節,最終才能形成閉環,走向更遠。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能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創業者需要一場可以指導各產業發展方向、厘清各產業發展脈絡、引導并鏈接資本風向、有重大影響力和啟發性的行業聚會。